广州总公司:
电子邮件:
gbd33@163.com
热线电话(16条线):
+86 20 61133120
020 6113 3120
020 3829 5993(传真)
综合业务部:
电话:
陈小姐:13688873611(广州)
罗先生:18823089448(江门)
Anne:13923362011(珠海)
便利店最早出现于美国,但兴起却是在日本。上世纪90年代,便利店业态开始进入国内市场,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在我国取得了较快发展。
据统计,2017年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行业增速同比达23%,门店数量达到10.6万家,市场规模超过1900亿元。但是从便利店规模占比来看,便利店商品销售额占当年全部连锁零售企业总销售额仍然远远低于日本。
日本便利店的店铺结构创新,始终是以产品创新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与中国当前更看重强化网络营销手段,有明显的差别。我们就从日本便利店来分析一下,在如今消费升级的当口,中国便利店该如何学习、借鉴。
1
密集开店
日本有三大便利店:7-11、全家、罗森,它们的经营理念很接近,都是与社区生活结合。
2017年第一季度统计,在日本,7-11有19300家店,全家有18000家店,罗森有13000家店。密集开店的好处有:提高品牌效应,加深消费者认知;门店距离近,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投放一次广告和促销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率事半功倍。
为什么便利店把店铺覆盖率看得这样重要?因为代表企业产品扩张能力,是市场竞争力的标志。
2
店铺创新
组合创新:
较早的时候,7-11创新实验店,不断尝试店铺产品新的组合。
比如,原来随身杂品陈列没有区别性别,后来将丝袜、化妆品等女性用品与家庭洗涤用品陈列在一起,与男性用品相对分开。结果丝袜销售量提高了3.6倍。
再有,在便利店深处陈列单价较高的红酒、威士忌,是提高毛利的常规做法。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女性顾客需求提高很快,于是在红酒专柜前面陈列女性喜爱的干果、水果干之类小吃。结果,关联品销售明显提升。
产品创新:
人人都在说的“消费升级”,本质是消费者利用模式化、高价格的品牌产品来证明和展示身份的需求在萎缩,更多地转向用内在的精神、情感特质展示人格。因此,消费升级,也就是消费关注点在从外在形式向内在内容进化。
便利店的产品特点,是新鲜美味、价格稍高,它不搞打折促销活动,主要差异化竞争武器,在市场成熟度达到一定阶段以后,不再是模式化品牌组合能力,而是自有品牌产品开发能力。比如,7-11的“7 puremiamu”、全家的“collection”、罗森的“serekuto ”等等。
相较于已经成熟的日本便利店,中国便利店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以下问题:
1、成本增加。便利店位置好,才可以有好的营业额,但是好的位置也就需要有高价的租金,近年来随着城市房价的不断上涨,店面租金也水涨船高。同时,人力成本也快速上升。
2、供应链管理薄弱。便利店的单店采购体量小,多数自己到批发市场进货批发商送货上门,供应链上的全面劣势,让个体便利店的经营在行业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
3、电商和O2O的冲击。以日本便利店为例,从24小时零售营业,到支付水电煤、甚至是税金等各类非公共事业费,服务多达数百项,成为普通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服务中心。而在中国,大多数的便利店仍然停留在纯粹的快消品销售阶段,电商的发展越繁荣,对其冲击就越大。
4、经营管理粗放。个体便利店的经营业主多为夫妻档,基础薄同质化情况严重。缺乏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制约着便利店的转型和发展。
5、小业态的快速发展挑战便利店的市场地位。便利店的优势是小业态,主打便利性。目前,这一以往的业态优势正在遭遇更多的、专业化的小业态发展的挑战。
做为便利店定位的主要目标消费群体——年轻一代来讲,在当前的互联网社会环境下,他们的生活已基本互联网化。他们的“吃喝玩乐”以基本依靠互联网完成。在互联网环境下,他们很“忙”,丰富的互联网场景,占有了他们的心智与时间,他们很“懒”,“手机点点到家”是他们更喜欢的购买习惯与方式。